2008年8月18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比当事人还着急,比当事人还上心”
一场官司打下来,老俞这样称赞法官
通讯员 周峰 本报记者 余春红

  杭州的老俞最近心情不错,一桩困扰了他一年之久的拆迁官司终于结束了。这桩官司从一审到二审可谓一波三折,他和拆迁方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,但是最后还是顺利结案。这次打官司的经历不仅让老俞解除了心中的疙瘩,还有了个深刻的体会,他说:法院是可以信任的,法官是可以放心的。
  
  不满拆迁补偿告上法院
  在杭州东方商城附近,老俞有一套82平米的房子,它户型好,楼层好,又在未来的交通枢纽杭州火车东站边上,升值潜力很大。去年这里划入了拆迁范围,老俞去杭州透明售房网上一查,发现当时附近二手房的市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9600多元。老俞于是横下决心,这样的好房子,要拆迁的话每平米的赔偿价至少要达到9500元。
  老俞的愿望没能满足。2007年5月,杭州某置业公司在没有和老俞达成拆房协议的情况下,就对老俞的房子进行了强制拆除。老俞当时就火了,把这家置业公司告上了杭州市江干区法院,要求赔偿他的财产损失共计78万多元。
  这家置业公司在法庭上辩称,老俞的那套房子本身存在很多瑕疵,没有通过验收、没有依法缴纳土地出让金、也没有领取房屋所有权证,因此给老俞的拆迁补偿最多也只能按每平方4720元计算,补偿总价是39万元左右。
  江干法院一审后认为,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并非经过核实的权威数据,老俞要求以此均价来进行拆迁补偿,依据不足。最后江干法院判决被告置业公司按法院对这幢房子所作的评估价值53万多元,对老俞进行赔偿。
  感动融化诉讼坚冰
  老俞不服一审,很快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。案子到了韩昱法官的手里。调阅了案卷,韩法官心里有了谱,他觉得这类案子,赔偿金额的多少、利益的得失虽然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直接较量,往往矛盾比较尖锐,但其实当事双方更在乎的是“道理上的平衡”。韩法官打定主意,以调解来突破此案。
  决定采取调解措施后,韩法官便开始找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,协商解决方案。但是难度还是远远超出预计,被告公司不仅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,反而条件更加苛刻,把曾经和老俞商谈过的条件全部推翻。而老俞上诉的目的当然是想争取到更多的赔偿。
  韩法官并没有气馁,更没有轻易地以判决了事。在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后,又一次次组织双方修改置换协议,用老俞的话说真是“比当事人还着急,比当事人还上心”。在与老俞的接触中,韩法官注意到老俞两口子失业在家,生活来源微薄,就向老俞耐心讲解了诉讼费减免规定,告诉他可以申请减免。同时,他积极向法院汇报老俞的情况。
  老俞被感动了,被上诉方也无话可说了。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虽然这个协议跟老俞的心理预期还有较大差距。与此同时,法院决定全部减免老俞的案件受理费5592元。
  官司打完了,老俞却时时想起韩法官,抑制不住心中那份感激。为此,他近日提笔给法院领导写信。老俞在信中说,经过这场官司,他深感法院是可以信任的,法官是可以放心的。对于老俞的感谢,韩法官笑着说:“真的没什么。法官要有责任心,更要有爱民心,我只是在做着一点一滴的努力。”